現階段柔印機技術有了新的發展,關注點如下。
一,機組式機型的版輥輥枕技術。目前該技術在標簽印刷機上用得很普遍,就是在版輥兩端增加兩個鐵盤,起到控制齒輪節圓的作用。這種技術非常有需要推廣到其他的印刷機上。
二,衛星式機型的中心壓印輥溫度控制技術。為什么窄幅機組式柔印機可以印175線/英寸、1%網點,而寬幅衛星式柔印機就只能印133線/英寸以下的產品?難道說寬幅機的精度比窄幅機差嗎?其實原因就在于寬幅衛星式柔印機中心壓印輥受熱后會膨脹,就會使印刷網點增大,容易造成堵版。*國PCMC柔印機上有專門的控制技術,但價格很高,所以難推廣開來。幸運的是,現在市場上已經有了中心壓印輥溫度控制技術,而且非常有效。
第三,采用CCD照相機采樣的Kiss & Go印刷壓力開環控制技術,當中心壓印輥受熱膨脹之后,可以通過自動控制軟件使印刷色組向后退,使印刷壓力保持恒定,這個技術開創了用衛星式機型印刷高線數印版的先河。
第四,以AVT為代表的采用CCD照相自動檢測并反饋的印刷壓力閉環控制技術,先印刷一個光標,然后測定這個印刷光標,用這個印刷光標來衡量網點擴張,其實就是檢測中心壓印輥與版輥之間的間隙,并實現印刷壓力自動調節。相較于開環控制方式,閉環控制方式更穩定,當然成本也更高。
此外,基于全伺服機型的阻力矩檢測并反饋,以控制柔印兩個壓力的精度,目前國內柔印機械制造行業也已經有相關技術了,它開創了柔印有可能走照相機行業“傻瓜機”的操作方法。
重點介紹一下輥枕結構與齒輪節圓控制技術。齒輪節圓控制技術的特點就是傳動齒輪節圓直徑等于版輥外圓直徑,其實,生產中的墊版、調壓等都是為了保證這一點。需要說明的是,齒輪節圓直徑是不變的,而版輥外圓直徑是可變的。為什么版輥外圓直徑可變?這是由于印版厚度誤差、雙面膠彈性層精度誤差,以及影響版輥圓度的其他因素(比如墊版)等造成的。
標簽印刷中常常碰到由于排版因素引起的版輥跳動,造成墨杠與齒輪杠。但自從柔印機上采用了輥枕技術之后,這個缺陷就被克服了。膠印的印版是有缺口的,但是膠印印版不會跳動,就是因為膠印版滾筒和橡皮滾筒上有輥枕(俗稱肩鐵)。柔印把膠印中的輥枕借用到自己的版輥上來,所以這幾年柔印的質量精度有了大幅度提升。輥枕的作用主要是將版輥外圓控制在節圓范圍內,輥枕技術能夠將復雜的柔印兩個壓力的控制簡化為照相中的“傻瓜機”。